文章详情

桃花源记123段原文,桃花源记原文一二段
桃花源记123段原文,桃花源记原文一二段

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体小说,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,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以下是《桃花源记》的前两段原文:“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

更新:

2025-04-17 02:38:28

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体小说,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,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以下是《桃花源记》的前两段原文:

“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”

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”

这两段原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场景,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。

第一段描述了主人公武陵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历。他沿着溪水行走,忘记了路程的远近,突然间,一片桃花林映入眼帘。桃花林夹岸数百步,其中没有其他树木,只有茂盛的芳草和纷飞的落英,这让渔人感到十分惊奇。他继续前行,想要探究这片桃花林的尽头。

第二段则描绘了桃花林的尽头。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,山上有一个小洞,洞口仿佛透出微弱的光芒。他决定舍船从洞口进入。起初,洞口非常狭窄,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。走了几十步之后,洞口突然变得开阔起来。在这里,他看到了一片平旷的土地,整齐的房屋,肥沃的田地,美丽的池塘,以及茂密的桑树和竹子。道路纵横交错,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,一派和谐宁静的景象。

这两段原文通过细腻的描写,将桃花源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桃花林的美景让人陶醉,而桃花源的整体环境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。在这里,人们远离了尘世的纷扰,享受着宁静祥和的生活。

《桃花源记》的前两段原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。在这个世界里,人们不再为生计奔波,不再为名利所累,而是过着无忧无虑、和谐共处的生活。这种理想境界虽然难以实现,但它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向往之地。

《桃花源记》的前两段原文以其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,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人们可以远离尘嚣,享受宁静的生活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正是《桃花源记》流传千古的魅力所在。

推荐游戏

更多
Copyright © 2024 版权所有:丰源游戏网 联系方式 湘ICP备16007424号-1